此时已过了中午,我说:“为什么不游完此地然后再吃中饭。”我于是从庵门右边的草坪中上去,静闻到山门下去遮荫,不能跟随了。抵达山坳之后,草丛中又有石阶,而右侧的崖石上刻有张孝祥的《登七星山诗》,张维依照韵脚应和他。共走一里,再往上,走到一块平地上,小石峰环列着拱卫它。石峰薄如纱帐,岩石如开放的花朵能分出花尊来。在它北壁的荆棘丛莽中,也有碑记,刻有文字的摩崖被凿洞的人破坏不能读了。大概此处西边就是南岩透出亮光的洞穴,被僧人堵墙阻断之处;北面就是七星岩的峰顶,与其他山峰攒聚在一起争斗并列的地方。从前的人上登七星岩,这是通往那里的正道,可今天却无人问津了。在草丛中找路,有条小径通到东南方的山坳中。顺着这条路走,共一里,往东南下山,见到一个岩洞,众神排列在其中,但不知道他们的名字。下山后往西行,则曾公岩在望了。忽然间凉风袭人,赤日减了威烈,原来是阴凉的气流从洞中吹出来。此地有玄风洞,我过去找不到,先前由栖霞洞进去,将到达曾公岩时,先路过一个隘口,忽然寒风吹拂灯火,来到这里又阴风逼日,相信玄风洞应当不外就是此地,不过后来被曾公岩遮住罢了,不是两个洞。进了洞,又采来树叶擦拭崖壁,观览刘谊的《曾公岩记》及陈倩等人的诗,读完后,就在涧水中洗脚。很久以后出来,仰面见岩洞右边又有一个洞在山峰半中腰,与陈列神像的岩洞东西并列。拉住进洞来汲水的人打听它,说:“这里也有洞,已经不能登上去。”我再问其中的缘故,那人不回答便离开了。我急忙攀着石崖经由丛莽上去,就见洞口也是朝向东南如同曾公岩。起初由石峡中进去,遇到一处平坦舒展的地方,稍稍转向北去,那外边又有石完排列在东面,如分出窗楞,叠为窗口,外边透入多处亮光,里面岩石环绕如重重筛慢,好像堂屋里有内室一样。它后边便穿过石门向西进去,石门圆如圆圈,进入门内,渐渐转进渐渐幽深,昏暗得不能看清东西。于是转身而出,刚到洞外,就有一个人也攀着石缝历经险阻而来,是庆林观的道士。见我独自一人进洞,怀疑而跟踪进来,来到便说:“庆林观是古道观,而今观门迁动调换了方向,于是多有损伤,尊公必定精通风水术士的理论,求您为我指点指点。”我以学识浅薄推辞,并且打听这个岩洞叫什么名字,道士不告诉,强行邀我进观。刚下山,就见静闻因见我去了很久不见返回,也尾随而来了。此时已是日落之时,急忙辞别道士。道士送我出到道观前新换的门前时,我再次追问那个岩洞的名字,道士说:“岩洞其实没有名字。从前有和尚住在这里,都认为不利于道观,所以赶走了和尚并填塞了通往那里的路,尊公莫非也是有意于此地吗?只恐怕对道观不利吧。”我这才明白了他跟踪而来的意思,原来为了这而不是他说的那个原因,便笑了一笑与他告别了。不久,出到花桥以东的街上了。大体上此处的岩洞并列的也有三个:曾公岩在中间,而往下穿透到西边;陈列神像的岩洞在东面的上方,可很浅不旁通;庆林观后面的岩洞在西面的上方,却幽暗不能尽游。然而曾公岩与栖霞洞前后虽然分别有洞口,但中间相通实际上是一个洞。洞北面下方和洞并列的,又有两个岩洞,我从前游省春岩,先经过此处,也都是朝向东南。这是七星山东南面的洞了,它们的数目也一共是五个。至于说北麓省春岩的三个岩洞、会仙岩一个岩洞,旁边又有一个浅洞,是我昔日游历过的,也全部向北。这是七星山北面的洞了,它们的数目也一共是五个。一座山总共找到十五个洞。过了花桥后,与静闻到面馆补吃午餐。过了浮桥返回唐家寓所,却晚饭都熟了。
参考资料:
1、佚名.是何年网.http://www.4hn.org/files/article/html/0/238/17619.html?1748108220.832